現在正是時令野菜鮮嫩水靈的時候,一些市民外出踏青游玩,喜歡自己動手在公園或小區綠地內采摘野菜帶回家食用。
還有的居民,看到小區竹林里長出鮮筍,也在清晨和夜里去偷偷的挖來食用。前不久就發生莘莊鎮的兩個居民,看到公園里的“野草頭”,挑回家食用,結果上吐下瀉,緊急就醫吊水,不僅花去一大筆醫藥費,還弄得身體受到傷害。個別居民吃了小區里挖來的筍,造成腸胃道發生炎癥,由此產生得不償失的后果。
許多野菜不能隨便吃,因為多數野菜屬涼性,對于脾胃虛弱的人要盡量少吃,如果攝入這種寒性食品,有可能就會出現胃部不適甚至腹瀉等情況。雖然野菜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功效,但有些野菜,比如金銀花和斷腸草,就因外表非常相似導致誤食,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。有些野菜屬于“發物”,有刺激性,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生的疾病。
野菜是指可以當作蔬菜或用來充饑的野生植物的統稱,非人工種植,靠風力、動物等傳播種子,如二月蘭、魚腥草、車前草、蒲公英、枸杞、香椿、榆等。上海本地野生蔬菜有120多種,其中許多品種因消費者喜愛、食用量大,比如薺菜、草頭等,已成為長年規?;?、標準化種植的蔬菜。市民擅自挖取公園綠地內的野菜、樹根、竹筍和各種野果,不僅破壞自然環境,還有相當高的安全風險。
在公園或小區綠地內采摘的野菜,表面看是似沒有什么害處,其實生長環境和過程均不可控,不像人工種植的蔬菜那樣可追溯,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風險。如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土壤中生長的野菜,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屬,大量食用可能嚴重損傷人體健康。長在路邊的野菜,可能長期被汽車尾氣侵害,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環芳烴。許多公園綠地和小區,為控制觀賞性植物的病蟲害和清除其周邊野草,會定期噴灑除草劑、殺蟲劑等,普通市民很難辨別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浸潤過這些有害物質。而采摘食用野菜其實有較高的植物學門檻,有些有毒植物的長相酷似野菜,沒有經驗根本看不出來。一些野菜加工時,如果沒有充分用清水浸泡、開水焯燙,本身的天然毒素沒有去除干凈,也會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。其實,在菜場和超市里,新鮮野菜都有售,農藥殘留等都經過監管部門抽檢把關,可以放心購買,沒有必要因為貪小影響身體健康。
政府管理部門,通過各種形式,比如微信公眾號、短視頻平臺以及政府網站等,加大隨意采摘公園綠地和小區野菜及果實危害性的宣傳,可組織有針對性的傳播活動,通過行之有效方式,告誡人們提高個人文明素養和健康安全認識,避免發生不該出現的食物中毒等傷害事件。